注册 登录
莫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

莫兴拓的个人空间 http://www.ww2.moszq.com/?7006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

日志

   唐宣宗·李忱《赐诗》赏析

已有 2823 次阅读2014-6-28 09:35 | 唐宣宗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唐宣宗·李忱赐诗》赏析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 南山剑(Mo tuofu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年是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诞辰1180周年。根据本人阅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莫氏族谱》的体会,现推出:一、莫宣卿与《莫氏家训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、《家训》校考;三、唐宣宗.李忱《赐诗》赏析;四、《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皇帝特赐祀典敕译文等四篇文章,以纪念岭南首魁状元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宣卿系列文为原创作品,如需转载,须经作者同意,并注明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及出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—— 题记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唐大中五年,岭南士子莫宣卿在辛未科殿试中,在杂文、试赋、试策大试中,《家训》、《赋得水怀珠》、《兴国志》,力压群雄,独占鳌头,蟾宫折桂,由唐宣宗亲自钦点为辛未科状元。

唐宣宗李忱对来自蛮夷之地的莫宣卿大为赞,钦点为辛未科状元,为莫宣卿赐宴,赐诗一首,赐锦衣一幅,以彰荣耀。

唐宣宗《赐诗》祝曰: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远地产奇才,破天荒出草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禹穴高跳三汲京城惊震一声雷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青云得路登甲, 黄榜标名负大魁。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身着锦衣游帝里, 11状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新会莫氏族谱》

《赐诗》赏析

    唐宣宗·李忱的《赐诗》,《新会莫氏族谱》旧谱录有该诗。《新会莫氏族谱》旧谱是明朝万历二十三年(公元1595年)手抄本,雍正四年(公元1726年)七月的续抄本。这是笔者所读所见最早的录有唐宣宗《赐诗》和《懿宗皇帝特赐祀典敕》。该谱抄录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,毕恭毕敬地抄录。《赐诗》和《懿宗皇帝特赐祀典敕》字迹工整,笔画清楚,可读性强。《赐诗》真实记录唐宣宗钦点莫宣卿为状元的情况,真实再现了莫宣卿高中状元后,在京城巡游的盛况,具有较高的史实价值,对研究唐代科举制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
    《赐诗》是唐宣宗·李忱赐与莫宣卿的一首诗。在封建皇朝,至高无上皇帝赐诗给一名科举士子,是极其罕见的。体现唐宣宗对莫宣卿的器重欣和赏。

     《赐诗》诗中第一二句:远地产奇才,破天荒出草意思是:在南方炎热边远地区,出现了(一个象莫宣卿这样的)奇才,如电闪雷鸣般从荒芜之地出现。

唐代岭南地区因五岭的阻隔,交通不便,人烟稀少,生齿不繁,是贬斥大臣和流配罪犯的地方,被视为南蛮之地,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都无法同中原相比。岭南地区处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,山海潮湿之气蒸发而成为瘴,因地多瘴气,人多早夭,开发迟滞,长期处于莽原状态,幽林密报,常常有猛兽毒蛇出没。在经济文化水平落后的地区,边远偏僻的,一个翩翩少年,脱颖而出,因发奋苦学而独占鳌头。突然冒出了莫宣卿这样的奇才,让爱惜才,广纳贤才的唐宣宗十分高兴,唐宣宗高兴之余,挥笔疾书,赐诗赠与莫宣卿。这不仅是莫宣卿个人的荣耀,也是岭南的荣耀,对岭南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。

《赐诗》诗中第三四句:禹穴高跳三汲浪,京城惊震一声雷。 意思是:经过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次中选,从禹穴中高高跃起来,直登龙门,高中状元,京城长安如平地响一声惊雷,满城震惊。

    诗中介绍莫宣卿经过乡试、会试和殿试三级考试,在一级一级的考试中脱颖而出,高中状元。边远偏僻的岭南地区,一个翩翩少年,历压天下才子贵胄,一举夺得龙头第一标,完全颠覆京城人对岭南的看法,莫宣卿高中时,朝野轰动根据唐宣宗《赐诗》中,可以看出,莫宣卿是经过乡试、会试 和殿试三级考试中状元的,莫宣卿是进士科状元。
    《赐诗》诗中第五六句:青云得路登甲, 黄榜标名负大魁。 意思是:走上仕途为官的最好路径是科举考试高中,发布殿试中式名单,(莫宣卿)标名是第一名,是状元,大魁于天下。

    唐代以前的选官制度主要有世袭制、察举制、九品中正制。隋唐以后采取的科举制,科举就是分科考试以取士,其关键不在于分科考试,而是普通士人通过考试竞争,争取入仕的资格。科举制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门第、年龄、地域与民族的界限,使象莫宣卿这样平民子弟通过科举考试,金榜题名,取得升官晋爵机会。

 《赐诗》诗中第七八句:身着锦衣游帝里, 唱状元 意思是:(莫宣卿)身穿精美华丽的衣服,骑着高头大马,在皇城里巡游,人人都高呼状元回来了。

 唐代科举考试发皇榜时,长安城春风轻拂,春花盛开,新进进士在曲江、杏园一带云集,同榜之人慈恩寺雁塔题名,在曲江亭举行宴会,遍游京中名园。最后在状元带领一班同年在京城长安街巡游,接受万民的祝贺。正是: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街。

注释

炎陬[yán zōu]指南方炎热边远地区。:边远偏僻的地方左思《吴都赋》其荒陬谲诡。
[pī]响声极大的雷

草莱[cǎo lái]:指荒芜之地。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主好本,则民好垦草莱。

禹穴[yǔ xué]:指会稽宛委山 。相传禹于此得黄帝之书而复藏之。唐·李白《送二季之江东》诗:“禹穴藏书地,匡山种杏田。”贺知章《纂山记》曰:“黄帝号宛委穴为赤帝阳明之府,於此藏书。大禹始於此穴得书,复於此穴藏之,人因谓之禹穴 。”

三汲浪:三次跃出波浪。比喻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屡次中选。

一声雷[yī shēng léi] 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。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。

青云[qīngyún]:喻高官显爵平步青云。汉·扬雄《解嘲》:“当途者升青云,失路者委沟渠。”

黄榜[huáng bǎng] 亦作“黄牓”皇帝的公告。因用黄纸书写,故名。这里指皇帝发布殿试中式名单的公告。

大魁[dàkuí]: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称“大魁”,即状元。

锦衣[jǐn yī]精美华丽的衣服。旧指显贵者的服装。《诗·秦风·终南》:“君子至止,锦衣狐裘。” 

10帝里[dì lǐ] 犹言帝都,京都。 唐·李百药《赋得魏都》诗:“帝里三方盛,王庭万国来。”

11[chàng]高呼,大声叫。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注册

手机版|新闻|族谱|联谊|宗祠|村落|故事|基金|公益|论坛|莫氏宗亲网

返回顶部